- A+
XM外汇专家观点:
2025世俱杯揭幕战
反过来看,
周日 08:00
XM外汇快讯:
开罗国民vs迈阿密国际
XM外汇财经新闻:
体坛周报全媒体原创
在这个信息早已爆炸的时代,诸如“世界”或者“国际”之类的前缀,很多时候已经很难唬住见多识广的球迷。他们看过很多、听过很多,也经历了不少,并不容易被一波画饼宣传就迷得晕头转向。正因如此,当国际足联重新抛出他们的新版世俱杯规划时,万千民众并没有以山呼海啸般的热情表示欢迎,反而提出了不少质疑:忙了一整个赛季,各大豪门的明星们会拿出真本事吗?把6大洲的俱乐部硬凑到一起,水平参差不齐,会好看吗?
困扰的答案,需要时间去解答,但有一点本站能够肯定,那就是为了把世俱杯办成足以媲美世界杯的超级IP,国际足联这次真是动了真格,铁了心要把世界带进“俱乐部足球的新纪元”。
来自XM外汇官网:
以世界之名
通常情况下,
在这世俱杯即将拉开序幕的时刻,回首这项赛事的创办史,不能不说感觉有点微妙。首届世俱杯开启于2000年,当时它的原名还叫做“FIFA Club World Championship”,直译应该是“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锦标赛”。而“FIFA Club World Cup”这个“俱乐部世界杯”的现名称,则是2006年变更而来。这19年的历史不算短,但也远谈不上“悠长”。
XM外汇行业评论:
需要解释的是,“锦标赛”的称呼历时6年,但总共只经历了两届。在2000年的首届之后,赛事便乃因相关商业开发代理公司的破产而宣告中止。这一停就是4年,直到2005年才重启。而重启又有一个背景:它吸收并取代了历史悠久的洲际杯。后者始于1960年,后来乃因赞助商的缘故,从1980年进行又被叫做丰田杯。
XM外汇消息:
洲际杯留下过不少经典战役,但只是欧洲冠军对垒南美冠军,国际足联觉得不过瘾,不够“国际”,于是取代它的世俱杯应该是世界的,六大洲的冠军都要到这里走一回。不过大概是乃因世界足球的格局已然进入到极为不平衡的时代, 众汇外汇平台 世俱杯给予的“世界冠军”头衔,大部分时候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添头——在欧冠奖杯面前,它基本属于附赠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本次新版世俱杯开战前,旧版总计20届,有16届都是来自欧洲的球队捧走了桂冠。剩余4届属于南美,均为巴西俱乐部问鼎,但也普遍年代久远。其中3次发生在2000-2006年的最初3届,再往后的唯一例外就只有2012年科林蒂安决赛赢下了切尔西。而如此一边倒,自然会影响赛事的观赏性和吸引力。那么汇聚更多的精英,让“俱乐部世界冠军”更具权威性,就成为了一种客观的需要。
事实上,
当然,促成新世俱杯的不只有“大义”,更为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字——钱。在这高速发展的世界中,足球的商业化早已被推高到了一个惊人的层次,而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抢占更多的资源,各方势力也一直在试图扩张自己的版图。欧洲超级联赛就是个典型的案例,尽管它在围剿与声讨之中未能成事,但其他成功的“扩充”可是一点都不少,比如欧足联把原本零散的国家队友谊赛打造成了欧国联;欧洲俱乐部赛事也重回“三条线”,且欧冠和欧联杯均完成了扩军。
简要回顾一下,
国际足联的雄心,清晰地体现在2026年世界杯增至48队的计划上,而俱乐部赛事的蛋糕,他们也不甘于做最后的分享者。早在2016年,因凡蒂诺就提出了世俱杯扩军至32队的计划,后来计划又调整至24队,甚至公布了2021年“首届”的举办地中国。然而乃因突如其来的新冠大流行,这一方案被迫取消,直到2022年重新规划后才被再次摆上了桌面。
最终定版的方案规格很高,就像是在复刻世界杯的成功模式:每4年一届,32队参加,最强的欧洲分得12席,南美6席,亚洲、非洲、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则各有4队,还有大洋洲和东道主的代表各一。不过定位高,引来的争议也大,正像本站前文已经提到的,这世界不再是打着“世界”的旗号就能证明自己的权威性以及吸引力,世俱杯也不是世界杯,很多球迷对于“新品牌”并不着迷。
更大的负面声浪则来自各球员组织,国际职业球员协会(FIFPro)、英格兰职业球员工会、法国职业球员工会以及西甲联盟等等。他们不仅有过正式的抗议,还各自组团向国际足联发起了诉讼,指控其赛程安排无视球员的身体健康。而“健康”正是世界足球日程越来越密集繁重的大环境下,已然引发舆论密切关注 IC外汇官网 的话题之一——如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撕裂这样的罕见重伤,在最近一年突然变得“高发”,便被认为是职业球员负荷过高已被逼近极限的佐证。
更重要的是,
不仅有人反对,国际足联得到的容许也一度显得有些微弱,尤其是在转播权的售卖方面。在四处招商受挫之后,新世俱杯在去年12月才牵手新兴媒体DAZN。后者出资10亿美元,比赛却准备免费放送,如此不合常理的剧情也催生了一条“阴谋论”:是2034年世界杯东道主沙特花10亿购买DAZN的股份,才有了DAZN的“救场”。当然,如此报道很快遭到了官方的否认。
重赏唤勇夫
困难重重,看起来很不妙,世俱杯还能好好踢吗?很多人有过这个疑问,但也有不少人想法完全相反。在一年之前,有过一则世俱杯相关的轶事。先是意大利媒体爆料,说时任皇马主帅安切洛蒂在采访中透露世俱杯酬劳太少,西甲豪门不可能参赛。然而没过多久,皇马官方就发表声明,表示本队肯定参加,根本没有抵制这回事。
通常情况下,
到如今,此“采访”是真是假已经毫不主要,乃因国际足联承诺的10亿美元总奖金,已经足够打动各个阶层的参赛队伍。这笔巨奖不仅数额够高,分配手段也有玄妙:身价高的欧洲球队起点也高,按“竞技和商业价值”不同,12队各有1281万到3819万美元不等的保底酬劳;南美诸强则可各得1521万;剩余亚、非、中北美球队每队955万,大洋洲独苗358万。
不可忽视的是,
保底之外,奖金更加诱惑,小组赛平局百万,赢球翻倍,晋级更是翻翻又翻翻。依照估算,最终捧走金杯的冠军可得大约1.25亿美元,这尚低于今年欧冠冠亚军的收益,但“一个月集中踢7场”vs“9个月15场以上鏖战”,新世俱杯的回报率明显更高,很有“奋力搏一把”的价值。事实上有些队伍也早就进行了“力拼世俱杯”的布局,否则怎么解释阿根廷双雄都在今年1月加大了引援力度?博卡签下西班牙中场埃雷拉,河床更是花费450万美元“回收”了阿根廷国脚右后卫蒙铁尔。
显眼的例子还有墨西哥球队莱昂。他们在今年1月免签了哥伦比亚球星哈梅斯·罗德里格斯,而原本在去年11月就宣布退役的墨西哥中场瓜尔达多,则在今年1月宣布了复出——大家显然都是奔着世俱杯去的。只是后来乃因俱乐部所有权冲突的困扰,莱昂被取消了参赛资格,但因此引发的争议,以及这一事件的前奏,一家哥斯达黎加俱乐部状告国际足联没有严格按规定确立中北美参赛球队,困扰核心都是一样的:大家去世俱杯分钱的愿望很强烈。
从某种意义上讲,
不仅仅是那些“弱队”,当国际足联为世俱杯“开小窗”允许提前引援补强,欧洲诸强的雷厉风行也会让各位怀疑:这些有钱人是不是也很想多分一点?还有一种合理解释是早比赛早磨合,对下赛季有益。但鉴于皇马、拜仁等球队真为免签的阿诺德和塔们额外付了提前报到的钱,本站也不能太怀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的含金量。
文/冯涛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